瑞士峰力助听器售后服务中心-易声助听器全国连锁,专业提供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咨询、言语康复指导等听力服务,一店选配,百店服务!
全国服务热线: 400-600-8227
峰力助听器 >公司新闻> 听力障碍患者基层医院远程助听器服务多中心研

听力障碍患者基层医院远程助听器服务多中心研

作者:易声助听器    发布时间:2019-05-13 08:00:00    浏览量:339 次

  听力障碍患者基层医院远程助听器服务多中心研究

  简称:“易听中国

  组织单位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牵头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同仁医院

  总负责人   韩东一(解放军总医院)

  顾 问  韩德民(北京同仁医院) 杨伟炎(解放军总医院)

  技术组

       张 华(组长,北京同仁医院)

  王秋菊(解放军总医院)

  刘 博(北京同仁医院)

  陈振声(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

  张建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

  孙喜斌(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管理组 魏均民(组长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金 昕(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各分中心负责人

  1 郗 昕(解放军总医院)

  2 张 华(北京同仁医院)

  3 陈振声(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

  4 孙喜斌(中国聋儿康复中心)

  5 张建一(北京协和基础医学院)

  6 倪道凤 (北京协和医院)

  7 余力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8 王宁宇(北京朝阳医院)

  9 周慧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10 黄治物(上海新华医院)

  11 李 明(上海岳阳医院)

  12 卜行宽 (江苏省人民医院)

  13 孔维佳(武汉协和医院)

  14 谢鼎华 (湖南湘雅二院)

  15 郑 虹(华西医院)

  16 许 珉(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7 曾祥丽(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8 马秀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19 杜 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20 王 越(吉林大学第四医院)

  21 张庆丰(大连市中心医院)

  22 秦兆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3 王海波 (山东省立医院)

  24 叶胜难(福建医大一附院)

  25 林 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支持单位:北京康易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易听中国」项目简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经筹划、讨论,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针对基层医院远程助听器验配服务的多中心研究。该研究对有效提高我国基层医院听力检测能力、推进听力健康教育和规范助听器验配等方面都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该研究也是本刊编委会的一项组稿活动,相关数据资料整理后可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发表,进一步扩大本刊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建立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网络的连接。

  建立基层医院全科医生听力检测平台。

  以三甲医院为技术依托,通过远程互联网技术为基层医院听障患者提供助听器验配服务(每家三甲医院辐射5个基层医院)。

  促进听力健康知识普及,收集听力障碍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

  起草制订全国性的助听器远程网络验配服务和操作技术规范。

  探索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助听器远程验配服务模式。

   研究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临床研究方法,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对基层医院患者进行标准化的听力健康咨询、听力检测和助听器远程验配。

  该研究作为国内首次开展的多中心助听器远程验配模式的探索,必将促进我国听力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助听器验配水平的提高,改善听障人群生活质量,为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指导性文件及政府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也为探索新的远程医疗网络服务模式提供经验。

  立项依据

  传统验配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助听器验配服务地点是在医疗机构和验配店,但助听器的主要使用群体是老年人和儿童,出行相对受限,传统的面对面验配模式给其带来诸多不便。

  2.能提供高质量听力服务医疗机构和助听器验配店主要集中在少数大、中城市,这种验配资源的分配不均,客观上造成了广大听障者验配难、验配成本高的局面。同时医疗机构和验配师的验配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听障者很难从首次验配到后期调整享受统一的标准化服务。

  3.听障者的听力资料及验配参数缺少联网,导致转诊困难。

  上述这些问题会影响助听器的优化,使助听效果下降,从而导致患者无法通过佩戴助听器获益,最终放弃使用。本课题将听力检查技术推广到基层医院,拟通过网络的交互传输技术,让专业验配人员及时、准确了解患者助听器使用情况;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将高水平、标准化的验配服务提供给听障患者。

  该“基层医院远程助听器验配”项目,通过技术创新,通用的USB接口大大提高了助听器和验配电脑连接的便利性。可突破传统的验配模式,利用互联网和呼叫中心以预约制方式约请验配师和临床专家上线,实现对患者助听器的远程验配,对助听器参数进行个性化的调整。这种通过基层医院依托三甲医院的远程验配服务模式,将会有效解决目前助听器验配的不便,改善助听效果,从而增强听障患者的主观佩戴意愿,最终使听障患者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目前可以通过具有硬件条件和医疗保健能力的基层医院来完成“远程验配服务”过程。听障者可以在基层医院进行基本听力检查和评估,如果符合助听器验配适应证,即可通过基层医院的终端电脑与专业的助听器验配师直接沟通实时在线验配,如有进一步的需要,临床专家也可以远程进行助听器验配指导和服务;如超出助听器验配适应证范围,可以转诊到中心医院,从而实现听障人群的早诊早治。

  通过助听器远程验配技术,全国所有的听障者只需要就近到基层医院服务中心就可以享受高水平、标准化、统一的验配服务,较好的解决目前传统验配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开展的远程助听器验配模式的探索,样本量初步设定在1000例以上,所获结论说服力强。25家三级医院+100家基层医院,完成病例数:三级医院20例,基层医院10例,总计1500例。

  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目前正在进行研究工作的实施准备阶段包括如下:

  1.编写工作手册(已经完成);已经确定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目标;确定了多中心参加单位;选定了研究方案和总体技术路线和实施办法;设定了效果评价体系。

  2.设备及人员准备(正在进行):对参加多中心研究的单位进行临床听力检测设备的校准;对测听人员、课题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听力障碍患者共278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听力障碍患病率高达51.61%;0-6岁听力残疾儿童有13.7万人。此外,每年新增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残疾不单单是医疗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这给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很大负担,在新医改的过程中,推进防聋治聋工作有其时代意义。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基层倾斜,探索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这种医疗资源的倾斜和合理分布需要有更多适宜技术从城市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从而保证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有序转移。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根据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指向,我们将着力引导项适宜技术通过远程方式进行服务,从而促进城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同时也将为农村、边远地区提供更为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政府近年来对残疾人的关爱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已经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助听器领域。比如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向贫困家庭和边远山区的孩子免费赠送助听器,医生义务下乡进行听力检查及助听器验配等等。

  目前各省每年约有六千万左右的采购资金用于听力助残。根据科技部2011年发布《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要“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品质、低成本和主要依赖进口的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和临床常规诊疗需求”,因此,考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助听器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创新性运用也变得必要而迫切。

  而目前中国助听器行业的话语权还是把持在国外企业的手中,正是由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缺失,所以国产自主品牌从盒式助听器的辉煌逐渐转变到全数字式时代的没落。数字式助听器和基层远程验配技术的运用,让最广大的患者人群享受到最优秀的医疗服务资源,真正将新医改的路线落实到实际层面,符合国家的“重基层”政策。也只有服务好最广大的患者人群,听力健康知识才能真正得以推广和普及,助听器佩戴率的逐年提高,我国的听力康复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

  听力远程服务示范基地

                                                                                                                             「易听中国」项目远程验配基地铜牌

 

       
快捷导航
           

瑞士峰力助听器

           

连锁门店

           

新闻资讯

           

助听器知识

联系易声助听器

易声听力助听器全国连锁

服务热线:400-600-8227

手机:17734811353

邮箱:2751659168@qq.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路大学路东100米路南交通大厦12楼